发布日期:2025-07-29 20:29点击次数:
一场足球比赛能有多燃?如果你7月19日晚出现在南通的主场,看着两万多人齐声高唱《歌唱祖国》,恐怕会觉得,这哪里是球赛,分明是一场青春与热血交织的大型嘉年华。2:1战胜盐城,六连胜登顶积分榜,但让人津津乐道的不只是比分,而是那支由198名南通学子组成的“学霸天团”,用歌声点燃了全城激情,也把“基础教育何以成特产”的话题推上了风口浪尖。
谁说读书人只会埋头苦干?看看这群刚被985、211录取的准大学生们,从烈日下排练到绿茵场上亮相,没有一个喊累。他们不仅成绩好,还能在万人瞩目下自信开嗓,用行动证明什么叫文武双全。网友纷纷感叹:“别人家啦啦队比不过,人家根本就是‘限定款’。”其实,这背后折射出的,是一种骨子里的拼劲和担当——不怕吃苦、不惧挑战,把个人成长和城市荣光紧紧绑在一起。
有人说,“南通出人才,是地理环境造就的。”确实,这里自古崇文重教,有先贤垂范,更有政府持续投入。优质公办教育资源均衡覆盖,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公平起跑线。有趣的是,不少外地家长早已对“南通卷”闻风丧胆:深度、强度样样不缺,考过一次直呼内行。而到了现场观赛的人,更容易体会到那种自信与底气——无论是球员还是学生,都带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
上海来的Ada妈妈分享得很真切:她带孩子来观赛,本想图个新鲜,却被当地浓厚的学习氛围震撼。“高分段那么多,自豪感写在脸上!”她甚至拿朋友从南通寄来的试卷给自己娃做,一番体验下来,只剩一句话:“果然不是吹出来的。”这种对知识、文化近乎执念般追求,其实正是江浙地区长期积淀下来的精神财富,也是让外地游客流连忘返的重要原因之一。
更值得玩味的是,“学霸天团”并非学校统一安排,而是真正意义上的自发参与。这种主人翁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在当今社会尤为可贵。不仅如此,高考结束后,他们依然选择扎根家乡,为城市发展添砖加瓦。“万名学子回归”活动,就是要把这些年轻力量引回来,让他们成为产业升级的新引擎。这一点,比单纯考高分更重要,因为它意味着地方经济与人才培养实现了良性循环。
当然,再好的传统也不能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如果只靠几张状元榜单撑门面,那离真正强市还差得远。如何继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怎样激发学生自主创新能力?这些问题值得每一个关心未来的人深思。例如,可以推动更多校企合作项目,让学生提前接触实际工作;鼓励研学旅行,把课堂搬进自然、人文景观中;或者设立奖助机制,引导优秀毕业生服务本土企业。这些举措,说起来简单,实现起来却需要各方合力推进,否则再好的苗子也可能流失他乡。
看似热闹非凡的一次开幕式,其实背后藏着中国基础教育改革最真实的一面——既要传承优良传统,又要不断创新突破。在全民关注素质教育、多元发展的今天,我们更应该反思:什么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试问,如果你的城市也拥有这样一群敢拼敢闯、有情怀有担当的新青年,你还舍得让他们默默无闻吗?难道我们不该为这样的精神点赞,并努力创造更多属于下一代人的舞台吗?
##夏季图文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