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08-05 12:27点击次数:
1965年1月,一封措辞激烈的外交信从雅加达飞往纽约的联合国总部,宣布印度尼西亚共和国正式退出联合国。这一震惊全球的决定,让印尼成为联合国历史上第一个,也是至今唯一主动宣布退出的主权国家。
当时的印尼总统苏加诺曾豪气冲天,声称要彻底清除殖民残余势力,甚至准备用武力把整个东南亚统一起来。这番话一经传出,立马在国际社会引起了不小的震动。到现在,已经过去了60年,这个目标实现了吗?
怒退联合国
荷兰东印度公司那漫长的三百多年里,统治一直残酷无情,之后又经历了二战期间日本军国主义的短暂但高压的占领,经历这么多磨难,印尼这个群岛国家终于在1945年8月17日宣布了自己的独立。
不过,宣布独立可不是一蹴而就的和平开始。英国、荷兰这些曾经的殖民大国,依旧不愿意善罢甘休,频频出手干涉。新成立的印尼共和国在炮火声中艰难摸索着生存,直到1950年才渐渐站稳脚跟,并迅速加入了联合国,期望在国际社会上赢得认可和援助。
转折点是在1963年,英国牵头促成了马来亚联合邦与新加坡、沙巴、砂拉越的合并,成立了马来西亚联邦。这一举动就像在东南亚点燃了火药桶一般,一下子引发了不少的反应和波澜。
在苏加诺和许多印尼民族主义者心里,沙巴和砂拉越的历史上跟印尼一些民族同宗同源。马来西亚的成立,尤其是没有征得印尼同意就合并,被雅加达高层看作是一场新殖民主义的阴谋,是英国想维持在东南亚影响力的一种手段,也是在公开挑战印尼作为地区大国的地位。
印尼对这事曾表达过强烈不满,可是在联合国的外交抗议和申诉都没什么反响,根本没有起到阻止马来西亚成立的作用,反倒看到对方成功当选联合国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这一系列动作让苏加诺政府的怒火达到了最高点。
就在1965年1月,印尼外交部突然发布了一份声明,震动了整个世界:宣布退出联合国!
苏加诺说,联合国已经变成了帝国主义的傀儡,印尼打算靠自己的一把力量,把马来西亚搞定,建立一个全新的世界秩序。
紧接着,印尼军队穿过婆罗洲那片浓密的热带雨林,向马来西亚展开了武装渗透和骚扰,这段历史被叫做印马对抗。可没想到,这场豪赌的危险远比苏加诺料想的要大得多,未来一场更猛烈的风暴正朝他掌握的核心逼近。
要统一东南亚?
那会儿,印尼陆军因为打压外岛上的叛乱势力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声望一下子提升不少,军权也跟着壮大,这让苏加诺那文人为主的政权感受到很大压力, presidential position 也变得摇摇欲坠。他急着想抓住一场对外的胜利,好让国内的矛盾能暂时平息,同时激发民族主义情绪,这样也能帮自己稳住那岌岌可危的统治基础。
阻止马来西亚联邦成立,恰好成了一个看起来挺完美的救命稻草,更让他信心满满的是1962年通过军事施压和外交协调,顺利从荷兰手里夺回了西伊里安的胜利。
那时的印尼拥有四十万装备优良的大军,而对方马来西亚只剩下几万老旧的兵力,还得到英国有限度的保护承诺。在苏加诺眼里,优势似乎全在自己这边。
可是,残酷的现实迅速打破了幻想,印尼那细心谋划的低强度抵抗方案在真正操作起来可是困难重重。
复杂的地形,加上补给吃紧,又遇到当地民众的不合作,再加上马来西亚军警在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英联邦国家的支援下进行的有效反击,结果让印尼的骚扰行动几乎没有什么收获,反倒因为造成平民伤亡和设施破坏,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谴责。
1964年,英国皇家海军的舰艇出现在马六甲海峡,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兵士也登上了婆罗洲的土地,帮着马来西亚抵御攻势。这下子,原本以为印尼能轻松压倒马来西亚的剧本,彻底被改写了。
印尼面对的,不再只是个脆弱的小国,而是后面有着传统强国联盟的支撑。
来自大国的经济和外交制裁算得上个更狠的打击了。美国对苏加诺政权渐渐靠拢社会主义阵营,以及在越南等事上的批评,让他们觉得不得了,立马就改了态度。
在军事实力方面,美国停止了对印尼军官的培训,还实行武器禁运,经济上援助也大幅缩减,从1964年的1.3亿美元一下子跌到只有2000万美元左右。一直跟印尼保持着暧昧态度的苏联,也因为印尼退出联合国的事情感到挺尴尬,选择了冷眼旁观,并没有给予实质性的帮助。
双重打击让印尼经济一下子陷入了困境,到了1965年,外汇储备只有2000万美元左右,外债却高达惊人的27亿美元,财政状况几乎崩溃。苏加诺那些雄心勃勃的计划,面对残酷的地缘政治形势,显得如此脆弱。
就在这内忧外患的局面里,一场关键性的内部变局突如其来,彻底戳掉了苏加诺的时代,也把印尼的未来路线给改了个方向。
潦草收场
1965年9月,雅加达发生了场政变,部分左翼军官突然发动袭击,击毙了几位右翼陆军的高官。陆军战略预备队司令苏哈托少将一听到这消息,立刻行动起来,毫不犹豫地平息了叛乱。趁着这个机会,他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对印尼共产党和其支持者的大规模清洗,结果有几十万人在这场血腥的肃清中丧命。
苏加诺虽说靠着终身总统的名头暂时躲过一劫,可说到底,他的权力基础已经彻底被动摇了。
掌握权柄的苏哈托和他背后那帮陆军集团,早就对苏加诺那激烈的外交路线以及快要崩盘的经济烂摊子不满了。
1966年3月,陆军用武力施压,逼得苏加诺签了那份把实际权力移交的《三月十一日命令》,之后又解散了印尼共产党,然后就开始全面掌控国家的政权了。
新政府一上台,第一件事就按下了外交政策的重启按钮,立马宣布停止对马来西亚的一切敌对行动,还给联合国秘书长写信,表达愿意全力配合联合国,恢复合作关系,重新参与其各项活动。
1966年9月28日,印尼代表昂首挺胸再次走进了联合国大会的会场。
那会儿,还不到两年就见到印尼再次踏入联合国大会的场子。其间搞了场折腾不过是折腾个差不多,演变成一出昂贵的地区闹剧,最后还是以印尼彻底停止军事行动、几乎默认马来西亚联邦的存在画上了句号。
苏哈托政府意识到,长时间的外交孤立和敌对只会让已经伤痕累累的经济更糟,想要稳住政权、振兴国家,就得换个路子。于是,新政府很快放弃了苏加诺时期追求不结盟运动领袖形象的激进外交路线,转而采取实事求是的策略,向西方世界靠拢。
金砖新势力
光阴飞逝,六十年仿佛眨眼就过去了。回头看看如今的印尼,这个曾经闹着退出的地区“刺头”,已经稳步走进了全球新兴力量的队伍里。到2025年1月1日,印尼正式加入金砖国家合作机制,这也算是对它国际地位和经济实力的充分肯定。
现今的印尼拥有大概2.81亿人口,稳坐全球第四大人口国家的位置,这么一庞大的基数,一方面带来了不少挑战,另一方面也隐藏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和人口红利。
政府不断推进社会救助措施,加上经济保持一定增长速度,在脱贫工作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到2025年3月,官方数据显示,贫困人口比例已经降到8.47%,是近二十年来最低点。虽然困难依然存在,但这项成绩也说明了相关政策的成效。
在经济总量方面,印尼无疑是东盟十国中最强的那一个。2024年,按照当时汇率计算,印尼的GDP总值大约达到了1.4万亿美元,人均GDP也突破了4900美元大关,说明国家整体发展水平又迈上了一个新高度。
为了拉动内需,面对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带来的压力,印尼政府推出了不少经济扶持措施,比如大面积的交通补贴、特定人群的工资补助,以及一段时间的高速公路通行费优惠,涉及出行需求超过1.1亿人次,带动了民众的消费热情。
目前印尼正全力推动数字化转型,政府已经开始规划全国发展蓝图,特别强调人工智能在医疗卫生和智慧农业等重要民生领域的实际应用。
印尼也在积极减少对资源出口的过度依赖,丰富的镍矿资源成为推进电动汽车电池产业的重要支柱,吸引了不少国际投资。而连接首都雅加达和万隆的雅万高铁,作为东南亚第一条高速铁路,一建成通车,不仅极大提升了区域交通便利,还体现了其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引入先进技术的能力。
2025年第一季度,GDP同比增长了4.87%,虽然这是近三年里的最低点,但政府依然对全年实现大约5%的增长目标充满信心。通胀得到了有效控制,预计2025年的通货膨胀率会保持在大约2%左右,远比许多新兴经济体要低。
不过,失业率这个问题还是挺严重的,特别是年轻人找工作的压力更大一些。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政府正加大力度支持旅游行业,举办各种大型国际会议和体育赛事,努力制造更多的工作机会。
区域之间的发展不平衡、基础设施还跟不上、官僚体制的效率问题,以及全球大宗商品价格的变动,都成了印尼迈向更高层次发展必须面对的难题。能否成功从单靠资源和人口红利来推动,转变为依赖科技创新和高附加值产业,这一转变将直接决定它未来是否能真正跻身世界经济强国的行列。
真正的力量和国家的尊严,并不在于追逐虚假的霸权或靠武力吓唬别人,而是扎根于内部的稳定、经济的增长、民众的生活改善,以及积极展开区域和国际间的合作。
苏加诺没靠枪炮统一东南亚,但现在的印尼,通过不断壮大的经济影响力、频繁的文化交流和在区域里的领导地位,用一种更持久、更有建设性的方式,在东南亚甚至全世界的舞台上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主要信源
有人在问:印尼到底为什么要退出联合国?这事儿可得从多个角度看。再看一些资料,比如澎湃新闻在2021年3月1日的报道,谈到了国家主权的提升,让人觉得联合国也该思量一下自己的路怎么走。而新京报在2022年6月27日也提到一些《列国志:印度尼西亚》、《印度尼西亚史》以及《印度尼西亚近代史》,都可以帮忙理解印尼的历史变迁和政策调整的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