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08-04 07:56点击次数:
你看啊,66式152加榴炮在我们解放军这儿已经服役快60年了,可现在还能见到它的身影,真是让人捉摸不透。特别是在西部和北部的一些部队里,它仍然在发挥作用。这都归功于啥呢?原因挺多的,比如它的可靠性、使用成本不高,还比较容易维修,适应性强。同时,技术更新快,替代品还没有完全到位,保留一些老装备也是考虑到实战需要和后勤保障的实际情况。总的来说,这老武器还能坚持下来,除了它的“老”之外,更是因为它实用、经济、稳定。
66式152毫米加榴炮的前身是1955年苏联彼得罗夫设计局和斯维尔德罗夫斯克9号兵工厂合作开发的D-20型152毫米加农榴弹炮。这个D-20一上市,就以17公里的射程(那个时候算是很牛逼了!)、高效率的打击效果以及靠谱的性能,赢得了苏军的广泛认可,还出口到不少国家。中国从苏联引进了全部的D-20技术,经过仿制和改良,变成了咱们的66式152毫米加榴炮。
66式152加榴炮现在还能在部队里看到,主要原因之一是成本和使用寿命的关系。毕竟,这种火炮的产量挺大的,生产出来之后也已经算是成熟产品了。说到底,火炮这个装备不像新型兵器那样更新换代快,虽然有点陈旧,但它仍然能应付现代的军事需求,没有啥必要就此被淘汰掉。
66式152毫米加榴炮的使用寿命挺长的,实际上低膛压的野战炮没啥新旧之分,寿命都挺长,就算不追求性能,正常操作下也能用上百年。因为膛压不高,初速只有655米每秒,这也让火炮的寿命更长,全装药的使用次数超过4000发,远远多于130毫米加农炮的800发,还比现如今的155毫米高膛压加榴炮寿命更长,可以长时间服役。
配套设施齐全的66式152毫米加榴炮,战斗力还是挺强的。目前我军装备的这些炮,都一般装有完整的炮兵自动化指挥系统,比如自动测量地理位置、弹道计算机、气象雷达、反炮兵雷达和前线观测雷达。经过数字化改造的152加榴炮,还都撞上了火控终端设备。借助数字化和信息化的支持,即使是老型号的炮,也能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除此之外,还装备了不少新式弹药,比如多用途子母弹、末敏弹、巡飞弹、激光制导炮弹、侦察弹、宣传单,以及通信干扰弹啥的。我军现在在役的66式152毫米加榴炮,算是世界上弹药种类最丰富的野战火炮了,数量和种类都比西方国家的155毫米榴弹炮还多。
66式152加榴炮有7个装药等级,射程范围挺广的,最大射程达17公里,算是偏短点。不过,它配备了比较先进的火控系统,融入整个作战体系后,火力打击的效果其实还不错。
我军的152毫米弹药储备挺丰富的,尤其是激光制导炮弹也有不少,一旦直接淘汰66式152加榴炮,这些炮弹和制导弹药就会变成浪费。
66式152毫米加榴炮挺轻的,全炮的重量只有5.5吨,再加上它的长度也比较短,完全能用5吨级的军用卡车拉着跑,行军转弯半径也很小,机动起来特别方便,战场上的灵活性相当高。
实话说,归根到底还是得看钱嘛,谁都知道新装备更先进,火力也更猛,可是这么庞大的陆军,预算又不能随便增加,老式的装备只能凑合着用。
炮兵的战斗力主要靠整体体系建设,火炮的性能只是其中一环。要看谁用那老式152加榴炮,毕竟如果是小国的炮兵,几乎注定是挨打的命;要是解放军炮兵拿着,那就绝对能秒杀周边所有炮兵。咱们要向这款曾经为解放军赢得威名的老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