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07-18 16:53点击次数:
这两天我对着电脑屏幕捣鼓恒生科技ETF的网格参数,鼠标点得噼啪响。为啥这么折腾?因为最近市场跟抽风似的,上午涨下午跌,昨天还绿成一片,今天又翻红,这行情搁以前真不多见。以前定的那些网格规则,现在明显有点"水土不服",得跟着市场变招才行。
先说说最直观的变化——每次交易的份额。我之前设的是每次买1000份,现在直接提到5000份。为啥?以前市场波动小的时候,1000份赚不了几个钱,有时候涨1%才赚几十块,扣掉手续费跟白玩似的。现在市场震荡加剧,5000份的量一进一出,赚头明显厚实多了。就像上周五,恒生科技指数跌了1.5%,我按新参数自动买入5000份,结果本周一涨回来,这一来一回就赚了小三百,比之前爽多了。
再说说持仓限制。我把最低持仓从8000份提到15000份,最高从25000份提到30000份。有人可能要问,为啥上限设30000?其实这是算过账的——按我设定的1.2%涨跌幅,如果仓位到了30000份还在跌,这时候再跌1.2%的空间可能不够安全垫了,那我肯定不会再机械执行,而是看情况把跌幅门槛调大,比如1.5%或者2%。但有一点得说清楚,这30000份不是死的,真要是市场跌得狠,该加仓还得加,只是规则得更灵活。
最有意思的是涨跌幅设置,我还留着1.2%没动。有人可能觉得奇怪,现在市场波动这么大,设1.2%会不会太小?我试过几次,这幅度反而最"好使"。比如前天下午两点,指数突然跳水0.8%,没触发买入;过了半小时又跌0.4%,累计刚好1.2%,系统"叮"一声就成交了。要是设成1%,可能刚触发买入就反弹,卖都卖不出去;设成1.5%,又经常错过最佳买点。1.2%就像给网格装了个"灵敏开关",既不太过敏感,也不容易漏掉机会。
不过话说回来,这些参数真不是拍脑袋定的。我有个朋友之前贪心,把每次份额设成1万份,结果市场连跌三天,仓位直接打满,第四天继续跌,只能硬扛着,现在还套着20%。这就叫"贪小失大"——网格的核心是"积少成多",不是"一把梭哈"。大家得根据自己的钱袋子来,比如你打算投5万,那每次份额最多别超过总资金的10%;要是能接受短期波动,持仓上限可以适当放宽,但千万别把自己逼到"无险可守"的地步。
还有个关键点得拎清楚:市场跌下去不一定马上涨。我之前吃过亏,看指数跌了就急着加仓,结果越跌越买,最后仓位太重,反弹的时候反而不敢卖,白白错过盈利。现在我一般同时跑3-5只ETF的网格,每只最多占20%仓位。比如恒生科技跌了,消费ETF可能涨,新能源又在震荡,这样东边不亮西边亮,整体风险就小多了。
最后再唠叨两句:网格不是万能的,它最适合震荡市。要是市场单边大跌,再精妙的网格也得认栽。所以咱们得做好最坏打算——比如最大持仓30000份,真要是跌穿了成本线,该止损就得止损,别跟钱过不去。毕竟咱散户的钱都是辛苦赚的,保本永远是第一位的。
亲爱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