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 > 意昂体育介绍 >

莫迪慌了,中国工程师大规模离职回国,印度制造靠中国人撑场面

发布日期:2025-08-05 11:41点击次数:

“疯了。”

凌晨三点的富士康亚太区高管群里,这句话后面跟着三个红色感叹号。发消息的是负责印度钦奈工厂的副总张磊,他刚从生产线赶回来,衬衫领口还沾着锡膏痕迹。三个小时前,最后一批中国工程师的包机从金奈机场起飞,300 人的名单里,包括 17 名设备调试主管和整个良率改善组。

谁都没想到会是以这种方式炸锅。

一周前的印度电子部闭门会上,部长顾问阿南德当着苹果供应链高管的面拍了桌子:“技术转让协议签了三年,你们的核心团队还是中国人?” 这话传到钦奈工厂时,张磊正在给新到的 600 名本地技工做入职培训 —— 这些人连 AOI 检测设备的英文操作界面都认不全,但按印度政府的新规,生产线的中方人员比例必须从 40% 降到 5%。

真正的导火索藏在签证处。7 月第一周,原本 72 小时就能批的商务签突然卡在了新德里海关,有人被要求提供十年前的实习证明公证件。“这不是刁难,是赶人。” 一位在群里晒出拒签信的工程师说。更绝的是,印度电子协会 7 月 10 号发的那份备忘录,要求所有外企在 9 月前把设备参数、工艺流程翻译成印地语存档,“某苹果代工厂的技术总监在朋友圈发了张印地语版的《设备维护白皮书》截图,配文‘这是要我们集体自学梵文?’”

7 月 15 号那天,第一批 120 人的包机落地广州时,印度厂区的 SMT 车间已经停了 6 条线。本地班组长试图手动校准回流焊温度,结果导致 2000 块主板报废 —— 这相当于一天的产能。有供应商在微信群里贴出的邮件显示,苹果亚太区供应链总监当天发了紧急邮件,要求富士康 “48 小时内恢复至少 80% 产能,否则启动备选方案”。

现在整个圈子都在算三本账。

第一本是技术账。印度厂区的良率始终比郑州低 17 个百分点,全靠中方工程师轮班盯着。“就像给小孩用手术刀,你敢松手吗?” 一位从印度调回深圳的制程工程师在小范围聚餐时说。但印度政府显然不这么想,他们上个月突然加征的组件进口关税,直接让几家代工厂的毛利砍了一半 —— 这账他们算的是 “自主可控”。

第二本是人心账。李默是这次回来的工程师之一,他在印度待了 14 个月,“月薪 6 万人民币,但得忍受海关翻箱倒柜查电脑,还有本地员工出问题就甩锅给‘中国标准太苛刻’”。他回来第二天就接到了宁德时代的面试电话,“这边开的价虽然低 20%,但至少不用半夜起来给海关送礼”。群里有人统计,这波回来的人里,已经有 43% 拿到了国内新能源企业的 offer。

第三本是苹果的账。有投行的人在小范围会议上说,苹果已经把原本给印度的 iPhone17 试产订单悄悄转回了郑州,“库克的团队在评估报告里写,印度厂区的技术依赖度超过 70%,这不符合分散风险的初衷”。但这话没人敢公开说,毕竟莫迪政府上个月刚给苹果批了 12 亿美元的建厂补贴。

“我们现在是猪八戒照镜子。” 富士康一位负责政府关系的人私下跟供应商吐槽,“印度那边催着本土化,苹果催着产能,工程师催着回国,谁都得罪不起。” 他说这话时,手机正在弹出新消息,是印度本地供应商发来的涨价函 —— 因为中方技术人员撤离,他们的零件不良率上升了 30%,要求立刻上调报价。

基金圈已经吵翻了天。有人把富士康的港股评级下调到 “卖出”,理由是 “印度业务的不确定性正在吞噬利润”;也有人在加仓,理由是 “回调到位,中国工程师回来反而能提升国内厂区效率”。昨天下午,一个专做消费电子的私募经理在群里发了张截图,是他和某券商分析师的聊天记录:“印度工厂的损失,够郑州厂区加三个月班补回来。”

没人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印度电子部的官员还在电视上强调 “本土化进程不可逆转”,苹果的采购总监已经悄悄飞到了深圳,富士康的股价在港股通里跌了又弹。有人在清仓印度相关的 ETF,也有人在算郑州厂区的加班费率能不能再压三个点。

深圳湾的某个咖啡馆里,几个从印度回来的工程师正在改简历,他们手机里还躺着印度同事昨晚发来的消息:“生产线又停了,你们真不打算回来了?”

没人回复。咖啡杯上的热气,慢慢散了。

Powered by 意昂体育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 © 2013-2024